「把你生出來是個意外」臭豆腐令人著迷的原因

麻辣臭豆腐

夜晚安靜的街頭,使得朝九晚五的上班族,比起白天悠哉了不少。反倒是美食商家們,正在爐火上忙碌著,只為了我們這些忙碌了一天的人們,能夠用美食當作完美一天的結束。

路上傳來陣陣熱火翻炒食材過後,令人垂涎三尺的味道。不過有時圍繞在這些香氣當中,找尋著能夠慰藉辛勞的美味時,總會在鼻腔中,被某種不知道該說他是香,還是臭的氣味給吸引著,才發現這特殊又讓人著迷的氣味,是台灣人最熟悉不過的小吃,臭豆腐的味道。

酥脆的臭豆腐配上冰涼爽脆的台式泡菜

「臭」名遠傳千里

關於臭豆腐的歷史,可說是眾說紛紜,不過最廣為人知的謠傳,則是「不小心」發現到的(?)相傳中國有位豆腐商人「王致和」,打開放了好幾天沒賣完的豆腐,發現豆腐已經開始發酵,散發出一股難以承受的臭味,他非但沒有立即將其當作垃圾處理,而是抱持著「神農氏嚐百草」的精神,嚐了一口後便愛上了這又臭又迷人的滋味。

到現在在中國還能看到「王致和」品牌所出的腐乳汁,那藍綠色濃稠狀的膏體,正是讓豆腐變得迷人的美味關鍵,一不小心沾上了,是把手都洗破皮了,都無法將濃郁的氣味洗去。真好奇王致和在聞到發臭的氣味時,是怎麼讓他決定要嘗試吃吃看的?

讓外國人總是無法接受的臭料理,卻這樣一路紅到了台灣,創造了更多臭豆腐的吃法。身為深坑四寶(註1)的其中的一寶「豆腐」—— 深坑臭豆腐,可說是台灣人對深坑的既定印象。

深坑最早有「豆腐故鄉」之稱,據說早期在深坑老街66號的「陳氏豆腐」以工廠化的方式,少量生產豆腐至台北叫賣,之後隨著人們的消息傳遞,讓深坑漸漸變成豆腐故鄉,也因此出現許多與豆腐有關的相關料理,又以臭豆腐最為知名,也為深坑帶來許多的觀光人潮。

直至今日只要冬天一到,寒冷的天氣總會讓我想立刻到深坑老街,來碗熱騰騰的清蒸臭豆腐暖暖胃,讓口腔和鼻腔充斥著臭豆腐的香氣,趕去冰涼的冷空氣。

戴記臭豆腐之家標榜臭度13級的涼拌臭豆腐

變成它們的形狀

台灣的臭豆腐,吃法多樣化,從清蒸臭豆腐、炸臭豆腐,到麻辣臭豆腐。除了不同的吃法每次都能讓我重新認識它以外,更令我驚豔的是,油炸過後的酥脆臭豆腐,根據不同的地區,擁有不一樣的形狀。

「北三角、中挖洞、南方塊」新聞報導中提到,北部把方正的豆腐,斜對角剪成兩半後,再下鍋油炸。中部會在整塊的豆腐油炸過後,從中戳出洞口,塞入爽口的泡菜和醬料。南部則是會將豆腐切成小塊的方形再油炸,方便一口食用。

除了形狀在地區上做出差異以外,許多店家為了吸引客人上門,也研發了各種特色臭豆腐吃法。由紐約時報報導的「戴記獨臭之家」,最特別的就屬店內臭度等級最高的「涼拌臭豆腐」了,經過長時間使用多種蔬菜醃至發酵的豆腐,表面呈現藍綠色的,撒上酥脆的海苔配料後,讓味道十分強烈的豆腐,在視覺上變得容易入口。

同樣身為發酵食品,臭豆腐和乳酪有點像是「茶是一種蔬菜湯」的微妙關係,發酵的乳酪,咀嚼過後口中留下淡淡的乳香,更可以搭配餐酒,誰也不搶鋒頭,襯托出彼此的完美搭配,反觀涼拌臭豆腐,口感就像乳酪一樣冰涼又綿密,然而咀嚼過後卻是濃厚的臭味(或香味?),無論在餐中搭配什麼類型的手搖飲,都難以超越臭豆腐在口中的霸道氣味,想必涼拌臭豆腐,肯定為自己那令人震懾人心的味道感到自豪。

「臭豆腐不臭,又如何叫人喜愛?」

「臭豆腐難道吃的不是豆腐本身嗎?如果臭味消失了是不是也沒有影響?」朋友的一番話,讓我這個臭味食物愛好者,馬上為這屈辱的言論平反,「臭豆腐的臭味宛若平價松露,每每淺嚐一口就能感受到,那中毒般的味道,正慢慢填滿我味覺及嗅覺上的渴望。若少了臭味,它便只是偶爾可以加價購的炸豆腐而已。」氣憤的我不惜貶低炸豆腐的地位,也要捍衛臭豆腐的存在。

儘管臭豆腐散發出的氣味總是讓外人感到害怕,但根據傳說,這臭氣熏天的食物竟從幾百年前流傳至今,想必在我們的某種基因裡,埋藏了重口味的追求,且對於從小就體會臭豆腐美好的台灣人來說,臭豆腐配上一杯珍珠奶茶,仍是難以抵擋的魅力。

註釋

  • 註1:根據新北市深坑區公所網頁說明,深坑四寶為「豆腐」、「茶葉」、「綠竹筍」 、「黑豬肉」。

資料來源


文章標籤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