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民食材豆腐,你以為的天然又健康

豆製品佔據了台灣人飲食中大部分的生活。其中,豆腐又為創造出最多特色料理的食材聞名。從小吃店裡不可或缺的皮蛋豆腐、家常菜常出現的青菜豆腐湯、甚至到熱炒店好友相聚時常吃的鐵板豆腐,因此有著「國民食材」一稱。而一般人認為豆腐因成本、熱量低,且蛋白質營養含量高,成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身影,但是市面上的品牌這麼多,你所吃的豆腐真的都是純天然嗎?

豆腐料理
圖片取自:ALTEREDSNAPS

傳統豆腐是如何製作的呢?

一般傳統製程的豆腐,從前一天晚上就需要將黃豆浸泡在水中,經過軟化過後才能磨製成新鮮的豆漿,且豆漿需要經過熬煮,而在這過程中豆漿煮沸時會產生大量的泡沫,這些泡沫不但不易消散,更會影響豆腐的口感,因此在等待冷卻過後,需要由人工撈起泡沫,最後再使用重物將豆腐壓成型。

從一連串費時又費力的傳統豆腐製作過程中,我們看見了一般消費者看不到的時間成本,而有些業者為了減少時間、增加產量,選擇加入了化學添加物。從最耗費時間及人力的手工撈泡開始下手,「消泡劑」因此問世。由化學原料製作出的「消泡劑」能夠讓豆漿在煮沸的過程中,不產生任何的泡沫,穩定豆腐的品質,更能增添豆腐的口感。

「消泡劑在產品上會如何標示呢?」

想必看到這裡,許多人已經開始憂慮自己長期食用的豆腐是否也同樣含有消泡劑。市面上的豆腐最常使用如:脂肪酸山梨糖酯、碳酸鈣、氫化棕櫚油等⋯⋯乳化劑成分作為消泡劑。而乳化劑可以使油與水穩定的融合,除了起到消泡的作用,還能使食物吃起來更滑順。

而親自跑了一趟超市會發現,其實市面上常見的豆腐,裡面所含的食品添加物除了消泡劑以外,還有幫助豆腐凝固的「凝固劑」,而凝固劑為製作豆腐時必要添加的成分,早期會使用相對天然的「鹽滷」作為凝固劑,將豆漿內的蛋白質凝聚成形。而與消泡劑一樣,凝固劑也屬於複方食品添加物,也就是由多種添加物所組成。常見的凝固劑成分有:葡萄糖酸-δ內酯、氯化鎂、硫酸鈣、石膏。因此下次在選購豆腐時,可以仔細的觀察所有添加物的用途,才不會吃的不明不白。

「現在市面上這麼多商品,或多或少都有添加點東西,也不驚訝了。」

提及食品添加物,總是有許多人這麼說道。雖說「消泡劑」是化學添加物,但它也確實是衛生福利部許可的合法使用添加物,在合乎規範的條件下添加並不至於危害人體。但你是否有想過,為何化學添加物已經常見到需要使用法律來規範它了呢?

聚餐
圖片取自: Wan San Yip on Unsplash

你的味蕾被麻痺了嗎

現代人在長時間的工時下,為了快速解決三餐,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外食,而在長期的外食飲用習慣下,影響的除了健康,還有漸增的飲食成本,也因此出現所謂的「高CP值」美食,認為「只要東西好吃、價格便宜最重要」,讓味蕾逐漸取代了進食本身的目的:攝取均衡的營養以及適當的熱量。為了因應現代社會的飲食習慣,食品業者也開始追求做出除了美味還要便宜的商品,導致化學添加物大量的進駐,麻痺了消費者的味蕾和身體。

如果你也意識到自己被麻痺了,可以做的事情很簡單,下次在購買食品時,不妨多看看、多想想,「我吃進的東西,增加的到底是營養,還是負擔?」不論是提升自己對於食物的意識,或者是多費心注意成分標示,外食時注意原型食物的比例等等,都不失為能夠減少身體負擔的好方法哦!

參考資料
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